“概念化”到“落地”
近年來,智能家電與智慧家庭概念越炒越熱,智能化的最終目的依然是滿足用戶需求。
海爾近期在智慧家庭方面動作不斷。2月27日,海爾發布公告稱,擬與阿裏巴巴共同受讓關聯方海爾多媒體的部分股權並對其增資,布局建設海爾智慧家庭生態圈。2月22日,海爾智慧家庭體驗店在青島正式運營。據悉,海爾還將在全國一線城市陸續落地智慧家庭體驗店,預計2017年底將建成300家。
也不單單是家電企業,圍繞電視大屏的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也都在智慧家庭方面早有布局。
三大電信運營商以及廣電運營商擁有固網寬帶牌照以及電視業務的運營權,他們控制著家庭寬帶和電視入口,在智慧家庭業務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智慧家庭方面早有布局。例如,2014年,中國電信推出智慧家庭的“悅me”,爲用戶提供家庭信息化服務綜合解決方案;2015年,中國聯通發布了“智慧沃家”業務,其中就包括智能家居方面的業務應用;2013年底,移動推出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和家庭”,以家庭開放平台爲基礎,通過家庭有線和LTE無線寬帶網絡,以“魔百盒”爲終端載體,爲家庭用戶提供涉及家庭生活各個方面的綜合應用服務。
智慧家庭已經成爲下一個“風口”
據市場機構估計,到2020年,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美元。同時據易觀數據顯示,我國智慧家庭潛在市場規模約爲5.8萬億元,發展空間巨大。不過,有業內專家也指出,目前智慧家庭市場方興未艾,集中度尚低,缺乏領軍企業。據品牌咨詢機構的數字顯示,在智慧家庭市場,即使是提示度最高的品牌,提示率也不到5%,存在大量的認知空白。可見這個市場或將造就更多地“無名英雄”或者“後起之秀”,因爲大家的起點都一樣,大家也都在嘗試布局,在一步步地“試錯”尋找著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無論是向著智慧家庭過渡,還是從企業層面考慮到特殊家庭、特殊用戶的特殊需求,都可以從智能角度去細分群體,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智能産品的人性化選擇,精簡繁雜的功能,分清主要價值和附加價值,回歸産品本身屬性。
大门虽开 但依然充满荆棘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句話用在智慧家庭領域再合適不過了。今天,人工智能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但是最終的落地還是需要靠企業來實現,有些企業甚至動不動就把自己的智慧家庭戰略一頓吹噓,似乎把所有人都鎮住了,其實卻不知所雲。吹牛逼、紙上談兵已經成爲了智慧家庭行業司空見慣的現象。要想真正在智慧家庭領域有所成就,就應該少炒作概念,畢竟用戶也不是那麽好唬弄的。可能騙一回兩回可以,但是長期下去呢,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大把大把的智能家居、家电等产品,但是真正销量不错的却有多少?其实并不是用户不愿意买单,而是产品本身不过硬,导致用户体验较差。对于从事于智慧家庭的企业来说,更多还是要靠落地的创新技術、优质服务以及过硬产品。
//本文地址:/xinwen/jiancaishichang/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