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最近正在刮起一陣“環保風暴”,佛山再次成爲熱搜對象,而佛山衛浴、陶瓷、不鏽鋼、家具、塑料、五金制品等行業紛紛被卷入其中。
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督察的重大決策部署,廣東向違法排汙企業開展,各地掀起“關停整治潮”。在督察壓力下,廣東境內已有不少企業被迫整改、停産,提前“過節”,還沒停産的企業也聲稱隨時會停産,並呼籲客戶及早下單。
之後家居建材行業相關廠家的情況就是這樣的: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板材了,有材料做出來也不一定能抛光了,有抛光做出來也不一定可以包裝了(紙、塑料是最常見的包裝材料),很多廠裏直接就斷貨了。
今年,是曆年來環保打擊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各地掀起一場治汙問責風暴。家居建材企業曆來是環保治理的重點對象之一,而佛山,是我國最大的、最重要的陶瓷生産基地,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對于企業來說,做到環保其實是一件“名利雙收”的好事。加大環保投入雖會在短期內增加經營成本,但有利于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可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競爭力與美譽度,比投放什麽廣告都來得有用。
廣東環保風暴:佛山關停企業793家、江門關停企業18家、潮州多家被整改!
三大法規壓頂,衛浴生産全面受限
此次整改風暴在陶瓷衛浴行業泛起波瀾萬丈,除了由于政府在行政力度上的加碼投入,背後的三大法律法規也在推動。
2015年1月,被稱爲“史上最嚴環保法”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該法規被外界視爲中國政府捍衛環境的殺手锏。有法律專家認爲,新法的重點在于添加了多項罰則。新法規定,企業排放汙染物超標或超出總量時處以罰款,若不改正,環保部門可“按日連續計罰”。對于不懼罰錢的業者,新法規定可對負責人處以15天以下的行政拘留。另外,新法還首次賦予環保部門查封扣押的權力。
2016年10月,《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当中计划至2020年,将建筑陶瓷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五年内累计降低30%。在低碳发展方面,建筑卫生陶瓷要实施节能窑炉、窑炉余热利用、低温烧成、釉面砖一次烧成、干法制粉、连续球磨、高效洁净煤制气、窑炉除尘脱硫脱硝综合治理等技術改造。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要按行業逐步固定汙染源全覆蓋,2020年全國基本完成排汙許可證核發。這意味著,最晚2020年,陶瓷衛浴企業如果沒有排汙證將不能從事生産。相比新《環保法》相對宏觀的內容,《方案》更進一步地對排汙許可證制度的推行做出了具體規定。
影響之大,並非只是漲價那麽簡單
近來,受銅材、鋼材、玻璃、煤炭等原燃料及運費價格走高影響,衛浴行業一遍愁雲慘霧,“漲聲”四起,眼看如此形勢,不少衛浴企業只能傻眼,選擇減産和停止接單。不過,有業者認爲,這次因原材料漲價及環保督察工作開展對業界的影響,遠不只面向消費端的産品價格大幅上漲那麽簡單。
據了解,包括衛浴在內的陶瓷行業産能過剩率高達30%,業界亟待一次大洗牌。有企業透露,中小型企業很難在高壓的環保重負下存活,因爲要改進設備以達到整改要求需花費金額近100萬元,而其維護費用也會導致企業每天成本上升近萬元,這樣的負擔不是所有中小型企業都能負擔得來,因此,有人預測,踏入2017年業界將出現一波倒閉潮。
//本文地址:/zhuanti/chanqudongtai/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