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于2016年末的“最強環保風暴”,從東南沿海開始,兵分兩路,一路到華北,一路到西南。不可否認的是,此次檢查中關閉的家居、家具廠大多爲無排汙許可證,未配套任何廢水、廢氣治理設施,汙染物直排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
有媒體曾深入一家具生産企業內部,刺鼻的氣味竟讓記者睜不開眼睛,根據測量,其有害氣體超標竟達到千倍以上!難以想象,車間的工人們每天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健康會受到多大的損害,而未經處理排放出的氣體,更加重了空氣的PM2.5汙染。
除此之外,也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執法過程中的一刀切,一些原本就合法生産的企業在此輪整治中被誤傷。據了解,東莞地區大批工廠倒閉,搬到越南等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全國各地的一些家居制造廠也生存艱難,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家居制造類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不少企業選擇外遷。
環保檢查趨嚴背後
相比于以往檢查的“常規”,本輪環保督查顯得不留情面:隨時抽檢,化裝進廠,甚至出動了無人機這樣的極客設備。一旦檢查不合規,輕則出函要求停工整改,重則直接斷水斷電直到整改合格。史無前例的環保風暴來襲,家居企業除了關停生産線還能做什麽,環保部除了要革除籠罩在全國範圍的霧霾之外,還想通過環評做什麽?
去産能
毋庸置疑,這是停産後最直觀的呈現。據記者調查,僅成都地區,因爲環評停産的廠家不下1000家,其中不乏家具工廠。帝安姆家居董事長劉奇估算,這些工廠的停産,將會影響至少30%的産能。作爲傳統制造業代表,家居産業一直飽受粗放低效增長的困擾,大多數企業在一個並不寬的區域中搶奪市場,忽視設計、服務、品牌等高利潤高價值産生環節,在低水平重複建設、同質化競爭中耗費大量資源,陷入一個又一個價格戰泥潭。
近年雖有部分企業在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後通過升級設備、優化流程等方式逐步提升競爭力,但過多的作坊式企業依然影響著整體行業的進步。2015年12月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2016年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第一个任务即是去産能。2016年一整年,關于淘汰落後産能的文件、措施層出不窮。一場嚴苛的環保,至少能讓那些重複建設,用低質低價博取市場的過剩産能迅速邊緣化直至消失。
扭轉思維
想要環評達標,升級生産設備僅僅是開始。環環相扣的生産鏈,牽一發而動全身。以在本次審查中的重點對象??漆面噴塗爲例,若要真正實現“油改水”,企業在購買塗裝材料上的支出就要增加30%以上,若采用海外進口水性漆,這個成本還要再向上推高,達到油性漆的一倍。這僅僅是原料采購成本。爲了確保水性漆的土狀效果,現有的油性漆噴塗、廠房恒溫恒濕、半成品幹燥等等一系列設備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生産流程也要隨之改變。
當然,所有的改變都基于一個條件??企業主的思維。是否願意讓出部分、甚至大部分利潤,將傳統的生産、工藝流程、企業管理制度革新到足以匹配現代企業的高度。
一个行业的兴衰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处行业中的企业家积极与否的态度。就像当年家具行业的勃兴源自第一代家具人打破传统的闯劲和积极革新的勇气一样,如今家具行业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是否有勇气放弃眼前可见的利益,扭转粗放增长的思维,通过技術改革博取未来,这次席卷全国的环保风暴,是一个风口。
規則重置
相對于其他行業,家居圈的“江湖氣”尤其濃重。這與創始人群出身草根,從底層步步打拼不無關系。江湖氣息給行業運行、競爭蒙上了人性的溫情,換個角度,這也是行業不成熟的根源。遊戲規則以人情爲上,與現代社會泾渭分明的遊戲規則大相徑庭。
基于改革紅利的野蠻生長衍生出不按套路出牌的思維,悖逆商業邏輯的手段屢見不鮮,讓本就自帶低關注屬性的行業失去了市場的信任。魚龍混雜的品牌在同一平台上競爭,更加劇了這種不信任。
來自中央的環保監察,讓行業重新審視“規則”的重要,循規蹈矩在行業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並不是貶義詞。若能籍此從混戰的泥潭中抽身,借助外部力量整肅行業,重回商業邏輯正軌,由于不合規導致停産整頓帶來的陣痛也不算沒有意義。
//本文地址:/xinwen/yejiexinwen/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