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工程建設標准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准定額司巡視員田國民提出,要加快標准改革步伐,樹立標准權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准定額司副巡視員衛明強調,要提高標准,精心實施。
田國民:加快標准改革步伐,樹立標准權威
工程建設標准改革可概括爲:“三個全面”,“四項改革”
第一个全面是要全面覆盖,就是使标准项目全面地覆盖到所有的工程项目。标准是为工程项目服务的,包括勘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等都要有相应标准的规定。目前,我部批准发布的标准多达3000余项,已经是80年代的好几倍了,但仍不能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新技術、新材料应用方面标准缺失,标准供给不足。标准全面覆盖就是要解决标准缺失的问题,做到事事有标可依。
第二個全面是要全面提高標准的水平。我們要轉變觀念,不能只講工程的成本,更要講工程的品質、安全、壽命。當前,我們部分標准的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果我們提高了標准中的關鍵指標水平,雖然局部的成本會提高,但從整體和長遠以及綜合考慮,可能未必不劃算,或者成本不一定會有很大變化。同時,我們要認識到提高標准水平,才能與我們的大國地位和強國地位相匹配。今後標准水平提高要有總體戰略部署,每年都要在幾個方面取得突破,每年都要保證一定數量的重要標准提高水平,使其達到國際領先或者國際先進水平。
第三个全面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标准的通行做法对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我们的标准与国外的标准相对接是首要条件。当前,有工程项目输出行业、部门和企业,对与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对接的诉求非常强烈。虽然我们过去几年做了一些把中国标准翻译成英文的工作,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在标准方面向国外学习,借鉴国外好的标准。同时,将中国技術通过标准“走出去”,让别人看懂中国标准,了解中国技術,并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编制。
第一個改革是改革標准的供給體制。要實現標准的全面覆蓋,就要積極地培養和發展團體標准,僅靠政府單一供給標准是不行的。未來的政府標准是以強制性標准爲主,推薦性標准作爲補充。已經發布的培育和發展工程建設團體標准意見提出,原則上政府今後不再組織制定推薦性標准。如果政府一直源源不斷地供應推薦性標准,團體標准將無法發展。
第二个改革是改革标准的模式。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制定强制性标准,未来的强制性标准与当前的强制性标准内涵不同,当前的强制性标准是条文强制,未来是取消条文强制,是全文强制,名称是规范,最终走向技術法规。国外的标准和规范很清晰的,所谓规范(即强制性的)是政府、议会批准发布的,相当于我们的全文强制标准,而且与法律法规的行政管理内容是混在一起的,既有行政管理规定又有技術管理规定。而自愿采用的标准是完全由社会民间团体来制定的。这种模式是我国标准改革的方向。此次《标准化法》修订草案中,对于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仍然保留了行业和地方这两个层级。这个两个层级,按照部里的意见,也是要改为全文强制标准。如果国家标准没有涉及的方面,可以制定全文强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如果国家标准有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可做一些细化性的规定,甚至指标上可以从严要求。城建、建工的全文强制性标准在2016年就做了研编工作,在2017的计划中已全部列入,国务院各部门、各行业的全文强制性标准在2018年到2019年全部列入。2017年我们工作重点是研究标准体系表。在研究标准体系表的同时,各部门、各行业就要先拿出一本二本进行试编工作。
第三個改革是改革標准要素構成。要廣泛收集國外相關標准的規定,尤其是英國標准,對比、研究國外是如何規定的。在標准內容和要素構成上盡量保持一致,在水平和相關規定措施方面也盡量一致或更加先進更加嚴格,提高中國標准在國際上的適用性,促進中國標准“走出去”。
第四個改革是改革標准編制模式。要培育一支穩定的標准編制專家和審查專家隊伍。只有專家隊伍穩定,才能更好地長期維護標准。因爲,當專家隊伍穩定後,他們才能長期關注與某個標准相關的國外動態,關注與某個標准相關的國內的科研成果動態,才能及時提出標准完善的意見,才能盡可能地加快速度提高某個標准的水平,只有這樣標准的質量才能提高。同時,穩定的專家隊伍也便于對專家的管理。今後對于標准的編制不完全實行申請制,對需制定的標准也主要是通過上下溝通來確定編制組的單位,這也是標准編制改革的內容。
衛明:提高標准精心實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李克强总理指出,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術水平”。今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确定将装配式建筑、门窗、防水、裝飾裝修和可再生能源作为住房标准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党中央、国务院这一系列要求,更加清晰指出了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的道路,全面推进标准化改革、重点提高标准水平、更加精准推进标准实施、切实树立标准权威性。
提高標准水平。工程建設標准設定水准與各個國家或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政治經濟條件相適應,強調因地制宜,總體水平與國際標准相比大致相當,但是有些工程中采用的産品、材料以及元件、構建、部品、部件標准水平低。如,門窗、防水與國際先進標准相比等較爲突出。對于提高標准,過去我們采用“跳一跳就夠得上”,即適當提高、小步快跑的方法,這種方法對後期工程運營維修成本較高,不符合全壽命周期造價的要求。面對供給側結構改革、工程標准走出去等要求,顯然需要一步到位、分步實施等跨域式的方法。如高鐵、核電、紡織服裝,無不采用提速、提質、提標,一步領先的方式,贏得了“一帶一路”、跨海出境的龍頭地位。基于這樣的思考,工程建設標准可以考慮從人民群衆生活活動密切相關的住房標准化入手,從打開門、推開窗、聞到香、感到暖等人民群衆不斷滿意的角度出發,實現達到國際領先標准的水平。
系统推进标准的实施。破窗效应、稻草人现象,造成强制性标准不严、推薦性标准不广,成为软约束,硬不起来,标准的权威性受到影响。标准实施难,执行不严、执行宽泛,再高的标准落不了地,也会影响政策效应。因此,标准的实施应当在“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推薦性标准自愿采用”的总原则下,进行分类改革。对于强制性标准,按照《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的规定必须执行,不仅工程建设全过程要执行,而且与之相配套的导则、指南、手册、计算机软件也应当执行;对于推薦性标准,按照双方合同约定执行,特别是在招投标合同中,示范文本的技術标底当明确具体采用标准的内容;对于团体标准,可以结合制定者的声明,采用合同约定的模式。对于装配式建筑新出现的部品、部件,改革生产许可证或者生产厂家来样检验的模式,大力推进产品认证模式,采用市场化合格评定来执行标准,对工厂、商场、工地实行统一检测、统一认证、统一标识。
发挥建设领域品牌作用。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价值链升级,有利于引领消费,树立自主品牌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需求;有利于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强化企业责任,实现更加和谐、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推进品牌战略,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积极营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良好氛围。在建设领域涉及的行业门类较多,需要做的内容也很多,当前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重点落实“房子是来住的”要求,可以考虑放在养老无障碍、裝飾裝修、再生能源、装配式建筑构件及部品部件等方面,通过制定更高的标准,采用市场化标准实施的手段,加大认证认可制度的落实,提高标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本文地址:/xinwen/xingyejiaodian/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