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興起,互聯網家裝從一開始的轟轟烈烈到現在的歸于平穩,曆經了一個大起大伏。它一方面彰顯了消費者對于一站式整裝采購的巨大市場需求,沖擊傳統家裝市場,另一方面,經過兩年的發展,行業又逐漸的回歸理性。互聯網家居想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對現有的弊端進行反思,痛定思痛,不斷的完善行業規則,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
家裝行業與互聯網的“聯姻”
據中國建築裝飾協會統計,2015年建築裝飾行業實現總産值3.40萬億元,預期2016年至2020年,國內裝飾市場總需求每年將達3.93至5.94萬億元。
然而,傳統家裝行業信息不對稱、中間環節多等“雷點”不僅給用戶體驗蒙上了“陰影”,也阻礙了整個家裝行業的發展。此外,隨著消費群體的更新叠代,家裝市場的主要消費人群已經向“80後”“90後”轉變,作爲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的消費習慣更趨向網絡化。
这一系列因素催生了家裝行業與互聯網的“聯姻”,互联网家装便应运而生。面对家装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一向嗅觉灵敏的资本创投圈显然不会放弃“抢滩”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互联网家装已经拥有300多家品牌企业,融资额累计超过59笔,其中有27家完成天使轮以上融资,“
聯網家裝”整體市場規模預計已達到1500億元。
另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白皮书》显示,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家装移动端用户规模达到64.2万,用户每日人均启动3次家装APP(手机软件),用户活跃度相对较高。这期间,云端设计中心、全程24小时监控等诸多与互联网有着紧密联系的技術也逐渐被应用到互联网家装行业之中。
互聯網家裝短板凸顯
互聯網家裝市場經過近兩年的發展,企業類型格局也初見端倪,大致可歸爲平台型、垂直型以及綜合類電商平台等三類。平台型的互聯網家裝公司,主要是爲用戶的一站式家裝服務,爲裝修公司、建材商和家具廠商提供入住;垂直型的企業多有線下裝修領域背景,産品和服務都接受用戶檢驗;第三類電商平台則是家裝建材、家具等産品的網絡零售。
各類家裝平台加入互聯網元素後,確實在信息整合、暢通交易環節等方面爲用戶帶了一些實惠。但是,業內人士分析,爲了提升用戶流量,互聯網家裝公司在獲得融資後紛紛將主要精力放在開拓用戶規模和市場營銷方面,忽視了線下用戶體驗、工程交付和全流程管理等核心環節。擴張速度過快導致步伐不穩。互聯網家裝行業開始逐漸出現平台同質化嚴重、規模化運營難以落地等“短板”,最終導致互聯網家裝效率不高。
基于此,進入2016年,資本市場和用戶對于互聯網家裝的態度都開始回歸理性。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互聯網家裝公司減至120家左右,整個市場逐漸降溫。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資本熱捧下的互聯網家裝上半場,傳統家裝的痛點並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因此,互聯網家裝並沒有對家裝市場帶來本質改變。從這個角度講,互聯網家裝逐漸降溫也是前期“試錯”的必然結果。
線下用戶體驗要重視
互聯網家裝行業的下半場該何去何從?互聯網家裝資深研究者穆峰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家裝行業的鏈條很長,各類型企業應該找到自己的位置,解決用戶的痛點和體驗,不管是平台模式還是垂直模式,都會側重服務,將透明化、標准化、高性價比的服務,從設計、施工、采購以及用戶體驗等充分落地執行。
鑒于此,2016年以來,互聯網家裝企業開始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其中,平台型的家裝企業土巴兔利用家裝內容吸引來的流量優勢,整合線上用戶的多元需求,提供一站式的整體家裝。垂直型的有住網則嘗試産品開發和全産業鏈覆蓋,並且布局智能家居市場。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家装应借助互联网新技術来完善行业发展。未来,能否利用大数据技術收集用户的“真需求”,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也将成为互联网家装企业发展的“试金石”。
規模化是行業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結果,互聯網家裝經過兩年的發展,現已進入市場的洗牌期,想要進一步突破瓶頸,尋得發展,就必須對施工、人員要求、物流等方面有更完善的管理機制,線上線下都兼顧,才能穩而快的發展。
//本文地址:/xinwen/qiyedongtai/497.html